綜合新聞
兩款“坤元”大模型在海岸帶大會發布
文章來源: | 發布時間:2025-08-07 | 【打印】 【關閉】
2025年7月29日,第三屆海岸帶大會在山東煙臺隆重召開。“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蘇奮振研究員發布了兩款自主研發的大模型——“坤元·感東南”與“坤元·擬千海”。兩款大模型分別針對陸和海,構建起陸海智能監測與模擬技術體系。這是遙感與海洋研究融合人工智能的又一重要成果,將為區域遙感精準快速探測和全球海洋模擬提供強有力支撐。
“感東南”大模型聚焦東南亞陸地區域資源環境探測,憑借自主研發的樣本自動生成及參數高效微調技術,實現1990-2020年東南亞長時序土地覆蓋精準探測,7大主要類別的總體精度超92%,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據模型技術負責人曹銀霞博士介紹,該模型運算效率高,基于消費級NVIDIA 4090顯卡,僅需3-4小時便能完成東南亞地區的土地覆蓋探測。這一成果大幅革新了傳統資源環境探測模式,極大推動東南亞地區資源環境研究邁向智能化、高效化的全新階段。
“擬千海”大模型則用于解決大洋千米層數據匱乏和理論局限的困境。模型技術負責人樊榮博士,針對性提出物理時空關系引導的時空智能通用建模框架,通過引入時間-空間關聯信息創新編碼自回歸預訓練模型,并采用漸進式微調策略同化130余萬條Argo軌跡數據,實現了大洋千米層流場高精度時空智能建模,較傳統方法精度提升可達25%。該模型的研發能夠助力中層洋流動力學特征、物質輸運機制及其多尺度相互作用規律解析,深化人類對海洋動力過程與全球氣候系統的科學認知。
“坤元”大模型首席科學家蘇奮振研究員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技術優化:通過注入海量地理數據拓展監測維度,降低系統應用門檻,從而為陸海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強勁的科技支撐。團隊將重點提升對土地覆蓋演化、海洋災害響應等海岸帶復雜現象的探測預報能力,為全球海岸帶科研究與應用領域打造更強大的技術平臺。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