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實驗室致力于研究地球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發展地理信息核心技術,構建國家級行業重大應用示范系統,建立“數據—模型—軟件—系統”一體化的地球信息科學研究體系,對我國地理信息系統和地球信息科學的發展起到學科導向、應用示范及骨干人才培養的作用。
實驗室于1985年籌建;1986年實驗室主樓落成,VAX 11-785超小型計算機系統及Arc/Info、I2S等國際一流的軟硬件系統全部引進并投入運行服務,并啟動了第一個國家級的地理信息系統研究項目—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實驗(國家“七五”攻關第73項項目);1987年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對國內外正式開放。
歷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實驗室主任:
第一、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1987-1996):地理學家陳述彭院士;
第三、四屆學術委員會主任(1996-2005):資源遙感學家徐冠華院士;
第五屆學術委員會主任(2006-2009):資源信息學家孫九林院士;
第六屆學術委員會主任(2010-2015):資源遙感學家徐冠華院士。
第七屆學術委員會主任(2015-現在):大地測量學家楊元喜院士。
第一屆實驗室主任(1987-1991):地理學家陳述彭院士;
第二屆實驗室主任(1991-1996):地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自動制圖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何建邦研究員;
第三、四屆實驗室主任(1996-2005):地理信息系統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員;
第五屆實驗室主任(2006-2009):資源環境遙感與GIS專家,國家973重大應用基礎研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劉紀遠研究員;資源環境遙感與GIS專家劉高煥研究員;
第六屆實驗室主任(2010-2015):地理信息系統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周成虎研究員。
第七屆實驗室主任(2015-至今):海洋地理信息系統與海岸帶遙感專家,蘇奮振研究員。
實驗室以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和國際合作研究為重點,積極推進地球信息科學的發展。先后承擔了200多項國家973、863、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大項目、省部級和國際合作研究課題,涉及地球信息科學的基礎理論、遙感信息定量提取、空間數據安全、時空數據挖掘、地學信息圖譜、高性能地學計算、地學虛擬與可視化、大型GIS關鍵技術與軟件平臺、全球變化區域模式與碳循環、陸地生態系統監測與評估、海洋與海岸帶遙感與GIS、全國資源環境綜合數據庫、地球科學數據集成與共享等領域;先后出版學術專著與圖集100多部、發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的學術論文1200多篇;自行設計開發了全系列大型地理信息系統平臺SuperMap、海量空間數據庫管理平臺、地理空間信息分析模型軟件系統,以及電子地圖制作系統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在國家版權局獲得軟件著作權登記80余項;建立了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網、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共享系統;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幾十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和多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一等獎等;在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員和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名,已經出站的博士后、取得博士和碩士學位的學生,在國家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發揮著重要作用。